首页 > 核心业务 > > 正文

红好看?灰好看?景区审美取决于和谐,也要与时俱进

时间:2023-08-07 09:55:03     来源:钱江晚报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棠棣

近日,有关景区审美的话题频上热搜,先是梵净山金顶建筑由原来的青色被刷为红色,引发了网络热议,不少网友调侃,“这是将世界遗产变成‘小猪佩奇的家’的吗”?还有网友表示,本来很有历史底蕴的景点,现在刷成了“死亡芭比粉”,变成了网红景点。对此,当地政府成立了调查组进行了调查核实,认为武陵景区管理公司在未完善手续的情况下启动梵净山金顶建筑外墙安全维修,对该景区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免职或立案审查调查。


【资料图】

图片来源:人民网

8月4日,浙江仙居神仙居景区卧龙桥观光桥桥面经过数日设计施工,桥面以七彩跑道的形式呈现。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潮新闻记者,桥面新皮肤不仅看上去更有视觉冲击力,还赋予了更多象征意义,七彩的空中跑道不仅为了迎接亚运,也象征着多元文化的融合。但游客是否“买账”,后续还有待市场检验。

景区“换装”为何褒贬不一?景区的审美究竟应该以什么为标准?很多网友认为,梵净山为世界自然遗产,金顶建筑改变颜色,破坏了世界遗产原有的真实性。

潮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贵州大学区域文化与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李贵云在朋友圈发文称,1994年7月13日农历端午节,他在山下拍到的金顶外墙为赭红色。2009年3月当地某旅业公司在维修金顶外墙时使用了灰色砖,改变了其原来的外墙颜色。而后在2018年7月,该景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景区的审美怎样才能一直在线?浙江省旅游景区协会秘书长任鸣表示,旅游景区建筑外观设计必须回归生活的本质,必须从东方审美差异性去考量,“建筑审美的最高境界必须拥有灵魂美,建筑设计的外观必须与景区的文化内涵相得益彰,从人文精神的内在结构来表达。”

在任鸣看来,一件优秀建筑设计外观作品要遵从三个要素。第一是社会性,旅游景区的建筑景观设计是否遵从游客精神需求的差异化表达;第二是文化性,旅游景区的建筑景观设计是否充分考虑该地域的民族特色,历史遗产等文化元素,展现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第三是美学性,在人文景观设计中,建筑是否能与当地的艺术和自然相结合,突出美学价值。

“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必须体现天人合一的人文传承精神,必须从意境、空间、形态、表皮(外观)、细节五个方面来表达。在这五点当中,意境最为重要,它是展现建筑本身的气质,一个好的建筑景观体现当地人与自然的和谐感。”任鸣说。

今年三月甘肃修复750余年历史的五泉山建筑群,所有的建筑外观颜色均保留原始颜色,被当地媒体和专家认为是一次成功的修复。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景区建筑外观修复 “修旧如旧”,其管理主体对“旧”本身有深刻的认识,所谓“旧”,是指不破坏景区本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遵循景区本有的历史风貌,与周围景观融合共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提升当地景区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

本报记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是历史的产物,以其特有的形式、结构和材料,承载历史,见证文明。无论是巍峨的宫阙、精巧的园林,还是乡野的寺庙、村镇的祠堂,都是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具有易见性和被感知性的文物。但任何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有不同程度的“衰老”,如何修复文物,用最小干预保留原来的历史风貌,使其具有岁月积淀后的独特魅力是门学问。而一个景区的修复审美不在于新还是旧,是红还是灰,最重要的是达到建筑与景观的和谐意境,让所有后人能最大程度科学解读古代建筑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发挥其相应的社会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极评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9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