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核心业务 > > 正文

中国喜剧演员的痛楚:赵本山淡退,陈佩斯转行,郭德纲化蛹成龙-焦点快看

时间:2023-05-09 23:01:53     来源:云纳君

1996年以前,央视春晚的影响力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扩散开来。观众大多是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周边省份,而东北人则有自己的春晚,与其他地区不互相干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96年以后,央视春晚开始向全国辐射。

当年的春晚在北京、西安、上海等地分别设立了三个分会场。这标志着央视春晚的影响力开始从北京周边向更广阔的区域扩张,不再是局限于北方的局面。

不过,那会再南也只到了上海。

直到1999年,湖南的本土组合“奇志与大兵”才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这才标志着,央视台的春晚在历经了16年的发展后,其核心影响力,终于辐射到了中国的南方深处。

1999年的央视春晚可谓是风头无两,不分南方人,北方人,大家都在那场盛宴中汇聚。

可这样的盛况只是短暂的,1999年的巅峰走后,便是一路颓势,后面也都是下坡路了。

这不是单纯央视台的问题,更多的问题在于那年太多人去世了。赵丽蓉走了,梁左也离世了,陈佩斯和朱时茂两人也都转行了。就连姜昆带来的那批曲艺人也都纷纷离开了春晚的舞台,人才流失严重。这对当时中国的整个相声界和小品界都是个重大打击。

赵本山虽然在2000年后,成了春晚的「霸主」,但这并不能掩盖整个春晚舞台的危机。

很多人都没有预料到这些变化,原以为央视春晚的舞台会越来越宽松,逐渐摆脱那条压在人们脖子上的脚链,但实际上,从1999年到现在,这条脚链越来越紧了,让人窒息。

而故事,却要从 1988年讲起。

1998年,终于等到了陈佩斯和朱时茂在春晚上的最后一次合作小品《王爷与邮差》。

观众们笑得前仰后合,可是谁知这一曲背后的代价有多大。这些喜剧演员,每次上台都像是在为观众奉献生命一般。可等观众走后,他们却要面对疲惫与痛苦。

45岁的陈佩斯,决定离开春晚了。

这一走,他再也没演过春晚,他的事业重心也全部转向了戏剧舞台的幕后工作。

他折腾不动了。

他已经为喜剧献祭了他的青春。

其实,陈佩斯一开始根本没想过要做演员,更不曾想过要做小品。直到他的父亲陈强对他说:“虽然我们这样的小人物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我们可以给人们带去欢乐。”

父亲的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陈佩斯的内心,让他决定成为一个喜剧演员。而父亲的言传身教,也让陈佩斯追逐梦想,进入了八一厂。在那里,他感受到了创作的快乐,也结识了朱时茂,一个电影圈的新贵,一个以英俊形象赢得远近闻名的男演员。

八一厂的日子是幸福的,八一厂基本上每周都会开文艺活动和文艺晚会,不过陈佩斯不喜欢八一厂的那些活动,他觉得他们都是老一套,没劲又不好笑。

同样不喜欢八一厂的活动还有朱时茂。

他们两人不约而同的想起了小品。

两个人合伙创作了第一部小品《吃面条》。排练的时候,那个小品太好笑了,看得台下的人都差点没忍住,扯掉了自己的裤腰带。

陈佩斯和朱时茂当时心满意足,他们也不会想到,他们为了逗乐而合作的小品,在未来成就了他们,却也消耗了他们最好的青春。

其实,当年的《吃面条》差点就没过审。

因为有人给领导写了一封举报信:“领导们,春晚这么一个严肃的舞台,搞的这么欢乐,不太合适吧。”大领导看到这信后,觉得说的有道理。于是就责令《吃面条》修改。

陈佩斯和朱时茂心里都不是滋味,这就是当时那个压抑的年代,就连一场欢快的小品都能被举报了。这些领导,连笑都看不得吗?

陈佩斯和朱时茂为了这个小品,付出了多少心血,想让观众开心一下,却被上面一句话给否定了。他们在宾馆里愤怒地拿起笔,开始修改剧本。就算是削掉一丝一毫的欢乐,他们也要让这个小品上春晚,可是当他们开始下笔的时候,却发现无从下手。

这要改成什么样子才能符合他们的要求呢?陈佩斯不知道,朱时茂也不知道。当初责令修改的时候,领导也没建议和方向。

直到大年三十前两个小时,领导没拍版,让陈佩斯和朱时茂急得火烧眉毛,他们能不急吗?都到了上台的时间了,还不知道自己的节目能不能上,这心情不要太煎熬啊!

最后是当年的春晚导演黄一鹤。心一横,下了决定:“你们先上,出了错我来担。”

就这样,《吃面条》终于登上了1983年的央视春晚,引起了全场观众的轰动,

台下坐着的近千名观众一个个都笑疯了。

用陈佩斯自己的话说:“它是社会中的一个很醒目的标志,它标志着人们在历经了几十年的压抑与沉默后,终于可以笑了,人们终于走出了那层灰蒙蒙看的阴霾。”

只是那会的陈佩斯,他没有想到,他原本只是想要去春晚,给老百姓带去欢乐,结果一路走来,给自己变成了舞台上的奴隶。

台下的观众越是笑的精彩,

他在喜剧的路上越是彷徨和跌宕。

离开时,陈佩斯只是说: “我上不上春晚,不是我们俩能说了算的,也不是导演能说了算的,也不是台长能说了算的,这是一个潜规则,谁都知道这事。所以呢,大家都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至于观众喜欢不喜欢,需要不需要,其实都不重要 。”

离开春晚后,陈佩斯拍了几年的电影,就和朱时茂一起下海经商去了。春晚的小品的舞台,就剩下了郭达和蔡明,后来1999年,来自湖南的大兵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央视春晚走向了巅峰,

但那一年,小品女王赵丽蓉出事了。

1999年春晚上,小品女王赵丽蓉可是绚烂如画啊!可没想到,仅仅一个星期后,她就收到了医生给她检查出来的诊断书:

肺癌,而且还是晚期!

那天,赵丽蓉躺在医院的床上,看着那张诊断书,心里平静的说:“人生如梦啊,一晃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人生路,现在终点已经近了。”

她真是一个苦命的女人。

2000年7月17日清晨7时30分,赵丽蓉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72岁。

这个演艺圈的传奇女人,

突然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赵丽蓉去世后,有一个东北人,扛起了春晚的大旗,连续12年稳坐春晚舞台,霸气十足啊!这12年间,他几乎就是春晚的统治者。

他的影响力无人能比!他的小品成了春晚的代名词,看春晚就一定要看他的表演。

千禧年过后,赵本山可谓是春晚的一把手,开启了他与春晚的霸业时代!不过,有意思的是,赵本山之所以能够被发现,还能够上春晚,还得感谢当年提携他的姜昆。

回到1987年,当时的姜昆正在全国巡演,却在铁岭那场表演中遭遇了失败,台下观众并没有跟着他的表演乐,反而说:“你这表演弄啥呢,还没老赵讲的好!”姜昆问:“老赵是谁啊?”观众回答:“老赵就是赵本山啊!”

姜昆对赵本山之前只是听说过名字,没见过真人。但是在听完赵本山的现场表演后,姜昆深受感动,回去后推荐给了春晚的领导。

1987年10月,春晚开始筹备了,要找演员,想到了赵本山。可是,当时赵本山还没有做好去北京的准备,或者说他其实也无所谓。

老赵当年并不是目光短浅,而是在80年代末期的东北财大气粗,仍然延续着传统工业时代的辉煌,是工业重省、经济强省。

当时,东三省还拥有自己的春节晚会,而来自北京的央视春晚还没有打进东北。

事实上,那些年,如果没有赵本山的加入,春晚的影响力也未必能够进入东北市场。

所以当年央视的人过来找赵本山试戏的时候,老赵一根筋,直接扔了3张票给央视的审核官:“来体育馆的剧场看,这戏没有现场氛围,去了是浪费时间,不如直接看演出。”

老赵的性格一向豪爽、潇洒,如果要真的只能二选一的话, 老赵宁可选在东北过自己的春晚。所以他丢下三张票,转头就走了。

回到北京后,老赵把旅馆的事情告诉领导,可领导却对他表示不满:“老赵,你这是得罪人了,知不知道?”而当央视的人去看了体育场的演出后,汇报给领导的反馈是,戏确实不错,但赵本山这人太刺头,不太适合春晚。

铁岭的领导也听到风声,让老赵拿着一箱茅台去央视找领导道歉,可老赵是一个真正的倔驴,就连他走进北京的那一刻,也依然固守着自己对小品的理解和认知。

坐在旅馆里,老赵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小品不就是让人笑吗?钻在笼子去跳舞的小品,到底有什么好笑的?它是真的吗?”

在思考的过程中,老赵跟着同行的人一路喝着茅台酒,一箱箱的,直到喝完。几天后,酒喝光了,老赵只好回去向领导报告:“酒我送了,但好像没什么用。”

老赵活到东北后,还是一肚子的怨气和自傲,给自己找借口说自己,压根不想上那个看不起自己的春晚。可没多久,他就后悔了。

1988年的春晚,可是空前绝后。

赵丽蓉第一次登上春晚,毛阿敏也第一次上春晚,全部的报纸都是写她们的。这下老赵知道错了,那个他瞧不起的春晚,再怎么说也是丛林中的老虎,再弱也始终是霸王。

更何况,1987年铁岭传得满城风雨的“老赵要去北京上春晚”的故事,结果他没去成,

这让老赵在当地颜面扫地,于是,他决定要三进北京,绝不能再输给春晚了。

这次,老赵表现的特别好。

但是老赵的《老有少心》在第二次春晚排练的时候,又被一个给匿名举报了。

举报人说:“赵本山的东北话太浓了,小品不适合在面向全国电视观众的春晚上。”

老赵心里窝了一肚子气,?他那么努力,付出了那么多,结果还是无功而返,甚至被黑了一脚。老赵怒火中烧,他觉得举报人就是个小人,嫉妒他,所以才要陷害他,不让他上春晚。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有人告诉赵本山:放宽心,春晚毕竟是面向全国的,要适应不同地区的观众口味,所以在语言上有所限制也不是很奇怪。

可老赵还是不舒服,回到铁岭后。

他守在那年的春晚前,那年黄宏和宋丹丹的《超生游击队》大火,黄宏是哈尔滨人。

他心情郁闷,嘴里念叨着:“咋回事呢?黄宏这东北话说的多溜啊,还是我笨?!”

三进三出后,老赵终于明白:

春晚的影响力不是自己能够想象的。

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些事情,只要有人愿意给你打个电话,就能改变你的命运。

这就是权力,权力的游戏。

第四次进京后,老赵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他放下了所有的身段,再次来到了北京,准备向全国展现东北人的幽默与豪爽。

这一次,领导们对老赵十分客气,黄宏虽然是哈尔滨人,但对整个东北小品来说,老赵才是那个真正的灵魂人物。领导们需要老赵把春晚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并把整个东北的街道都传遍,春晚是需要赵本山的。

在删删改改,又经过多次推敲,《老有少心》终于更名为《相亲》,登上了1990年春晚上, 那天,老赵备受瞩目,成为了全国观众关注的焦点。但是,登上春晚只是个开始。

要想成为符号,留在观众心中,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后面好几次,赵本山几次进京,忙得前马后翻,为了剧本和表演,他还是认怂了。

1995年,老赵接到了一个老领导的电话,问他能不能写一个针对“乡村干部喝酒致死”这个话题的小品剧本。老赵虽然答应了,但心里也嘀咕: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啊。

于是,他转头就打电话给写过《红高粱模特队》的编剧崔凯。崔凯一听到这个题目,马上兴致勃勃地表示,只要能在春晚上演出,他什么题材都可以写。老赵听了,可不敢这么轻松地搞定。他和崔凯说:“ 领导说,尺度要注意分寸,不能超过观众的接受范围。 ”

崔凯,耳朵进,一边耳朵出。

当时“希望工程”火得一塌糊涂,崔凯就把大吃大喝和“希望工程”给捆绑在一起,最后写出了个《牛大叔提干》的剧本。老赵看了非常喜欢春晚几个大佬也看了,还挺不错。

结果就一路上演到了最后的排练。但这时候,有个导演跑来告诉老赵:“老赵啊,你这个小品有人看了不爽,建议你把村长改成乡村企业总经理,不改的话别想上春晚了。”

老赵听了导演的话,心里犯嘀咕:“我去,这特么谁啊?干嘛非得管我这小品?”

老赵不知道这位“不高兴”的人是谁,可是他已经开始怂了,他从四进北京那会就知道,京城的水很深,为了保住节目改吧。

自从那次妥协之后,老赵变得越来越圆滑了。他为了能上舞台表演,将自己的许多智慧都用在了这个领域里。在老赵那个小品的领域里,他简直是无敌的。

在赵本山之前,春晚的舞台上,从来没有一个演员尝试过把北方农民的欢乐和悲苦、狡猾和愚鲁、卑微和骄傲,做到如此全面、如此逼真的呈现。那会的老赵是真的厉害。

2000年赵丽蓉去世后,老赵接过了这杆大旗,让春晚的影响力继续发光发热。那大概是老赵最辉煌的时期。他在舞台上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尊重。

但是,这种辉煌只是表象。

春晚断层了...

2000年以前,春晚靠着姜昆从东北带来的一大批演员才得以在北京闯出一片天。其中,赵本山的出现让春晚的影响力从西北扩大到了东北,奇志和大兵更是将春晚的辉煌带到了秦岭和淮河以南的深处。时光荏苒,岁月无情。

2000年之后,赵丽蓉去世了,牛群冯巩分家了,梁左也离开了我们,朱时茂和陈佩斯也各自谋生,相声界和小品界的黄金一批人才相继离世、分家、转行,沉重的打击了相声和小品界,甚至导致了中国小品的断层。

老赵能独霸春晚十余年,是因为老赵是这批人最厉害的吗??不,不是这个原因。相反,老赵之所以能够如此长时间地主宰春晚,其实是因为他是唯一的选择。

除了老赵,真的没有人了!

早年刚来春晚的时候,老赵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去春晚是为了给自己赚名气挣钱,到了2000年以后,他不得不上春晚,因为他是唯一能够扛起这面大旗的人。

可,狡猾的老赵,也还是没能“活过”发展的洗礼。走到今天,春晚都变成啥样了?

以前还自娱自乐搞艺术创作的,现在的春晚变成了一帮人的流水作业,成了一个很体面的舞台了,老赵的市井文化再上去,不合适了。

老赵走下神坛是迟早的事,

就看被迫还是主动了。

2011年,老赵选择了主动离开春晚,2011年的春晚上,老赵留下一句“此处略去一万字”,飒爽离场。但老赵离开后,有人还是想要老赵不体面的离开。2013年,“洗浴中心事件”爆发,留有余地的老赵被迫宣布退出春晚了,属于赵本山的时代过去了。

老赵离开了春晚,他回到农村继续拍他的乡村爱情,拍着他那些东北的那些故事和人。

没了老赵,春晚那几年可真是黯淡无光啊,影响力都几乎腰斩了。当年的春晚导演哈文就着急了,老赵走了,这面大旗谁来接啊?

哈文瞪大眼睛四周一瞅,哎呀妈呀,居然一个可行的人选都没有。没办法,哈文只好把历史翻出来,找到了那两个过去的霸主——

陈佩斯和朱时茂。

可哈文求了他们半天,陈佩斯和朱时茂就是不干!哈文只好说:“那你们就坐台下看看吧。”可陈佩斯却义无反顾地回答:“不演就在那坐着?浪费时间!我还不如回家和家人在一起,去春晚干嘛,消费观众的情怀吗?”

于是,那年的春晚上,没有赵本山,没有朱时茂,也没有陈佩斯。取而代之的是坊间名声早已响亮的郭德纲,许多人都以为他能扛起老赵的大旗,可当他真正上了春晚后——

全部都是批评的声音。

谁都没有想到啊,在坊间名声响亮的郭德纲,竟然在春晚上的表现简直是一塌糊涂。

郭德纲想不明白,他向赵本山请教。

赵本山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唐僧肉好吃,但金箍棒难测,万一砸在脑门上呢? ”

陈佩斯则一针见血的评价道:“ 郭德纲在大众文化时代下靠市井赢了姜昆,让姜昆去做大众文化做的不会有郭德纲好,但是郭德纲也做不好精英文化的相声。等你到了位置上就知道有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己的。

过去的春晚其实就是北京天津以及周边地区一个自娱自乐的节目,但是随着春晚的影响的扩大,它不是一个纯粹搞艺术的地方,而是一个具有内涵与象征性的一个舞台。”

市井的笑料和段子来自民间,可到了春晚这样一个很体面的舞台,很多段子和笑料的包袱是上不了台面的。等你到了位置上,你就知道有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己的 。”

2013年后,郭德纲再也没有登上过春晚的舞台,倒是他的徒弟岳云鹏经常上春晚。

2013年后,郭德纲转身迈向了商业化社会,上综艺,拍电影,做节目,带徒弟...

赚钱,比什么都重要,用钱来养相声。

郭德纲不怕骂名,他说:“ 狗我都当过了,这些还有什么好怕的呢?我愿意给你当狗,你不要,你怕我咬你,现在我成龙了 ”

至于有人说他的相声也退步了:

郭德纲说:当你没有竞争的对手,可不就退步了吗?当年我也高雅过啊,12年前,我也曾无数次讲过中国相声的发展史,可不到半个小时台下就没有人看了,退票的,骂街的比比皆是,自打那天起,我明白了,大家要的就是快乐,你在我这得到快乐就行”

快乐,快乐才是娱乐的主题。

赵本山对郭德纲的话表示深深的认同,他也说:“春晚,最初的初衷是让观众快乐,让观众开心,春晚最大的主题就是快乐,快乐是我们最大的主题,不要寻找别的,不要试图通过观看一个作品来教育一个人。只要让观众快乐起来,让观众开心,就足够了。

只是那会,我们没人听他们的。

当时社会的市井文化逐渐占据了上风,精英与权威渐渐被抛到了角落。就跟过去批评张艺谋和陈凯歌意义,人们也不再相信老赵和老郭的智慧,他们的声音被淹没在潮流中。

大家都在骂着「郭德纲下流,赵本山低俗」

可当潮水退去,连个裸泳的人都没有。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岁月,似乎也渐行渐远。

记得余秋雨曾如此评价赵本山:

「在这充满欢乐的年代,你可以无视赵本山,却不能无视几亿人民对于欢乐的选择。」

这句评价,其实也同样适用于郭德纲、陈佩斯、朱时茂、赵丽蓉、姜昆、巩汉林、郭达等人。他们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给无数的台下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送去快乐。

但曾经耀眼的黄金年代,

如今已然不复存在。

大概再过10后,我们才能知道,有赵本山、朱时茂、陈佩斯、姜昆、郭德纲等人的春晚才是最好的春晚最精彩的春晚,只是遗憾的是,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他们也都老了。

黄金时代,也早随风消逝了。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极评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9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